DH3G游戏资讯网

京城文艺青年扎堆来访,这场影像展览究竟触动了谁的情绪?

发表于:2024-12-04 作者:创始人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04日,年底往往是各种文艺展览最集中的时候,对于一年快要过去又在期盼新篇章的人们来说,也是盘点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最佳时刻。通过阅读"影像创作"的方式来做年终总结,近期也悄然在京城文化圈中盛行,圈内一众青年们都在

年底往往是各种文艺展览最集中的时候,对于一年快要过去又在期盼新篇章的人们来说,也是盘点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最佳时刻。通过阅读"影像创作"的方式来做年终总结,近期也悄然在京城文化圈中盛行,圈内一众青年们都在谈论和分享这个话题。

这场由手机影像带来的记录日常的创作风潮,其实源自 vivo 与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一场名为"人人都是创作者 -- 我们的 2021"VISION + 影像年展。虽说是品牌发起的展览,但它的不俗之处就在于将手机记录下的,世界各地的普通人日常点滴,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拼接,让每个观看者沉浸在手机相册般的 2021 年记忆中,触摸到属于个人又或群体平凡生活里的不平凡感动。很多看完展的人都感叹 -- 那些看似不起眼和不经意的瞬间,在手机影像即时的抓取下,经过重新归类、编辑和汇聚,竟然也能释放出如此令人惊叹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VISION + 影像年展在社交平台 Mars 上引起打卡热议

据了解,这场展览作为 vivo 发起的 VISION + 影像计划的年度收官项目,将持续开放到 12 月 22 日,这里不仅集结了由马丁・帕尔(Martin Parr)、肖全等多位国际知名摄影大师使用 vivo 手机拍摄的影像作品,更甄选了 2021 VISION + 手机摄影大赛、超短片大赛的部分优秀作品参展。那些普通人视角下被定格的画面,触动的不光是追求视觉美学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像你我一样,在 2021 年努力生活,也期盼拥有更好的 2022 的每个人。

2021 vivo VISION + 影像年展户外海报

2021 vivo VISION + 影像年展现场观众

走心策划:漫步光影长廊,翻阅影像日记

此次影像展由一条共鸣感十足的主线牵引,共分为"我们"、"成长"、"夜与梦想"、"未来与远方"、以及"结语:人人都是创作者"五大章节。其空间布局和动线安排,也暗含了对人生之路的隐喻。随着展览动线走过,仿佛借助每个影像创作者的手机镜头,翻阅了一份属于"我们"的 2021 影像日记。

这里记录的或是个体生活的鲜活瞬间,或是公共叙事下的人类共同记忆。"我们"是那个被故土记忆滋养的少年,就像英国纪实摄影大师马丁・帕尔(Martin Parr)拍下家乡,那令他魂牵梦萦的碧蓝海岸;而中国知名人像摄影师肖全对于成都的记忆,或许就是老茶馆里那些身怀绝技又一身故事的普通百姓。"我们"也时常会被真诚的友情所感动,既有童年时期,如 vivo 超短片大赛作品《伤停补时》中两个孩子的纯真陪伴;也会在某个时点遇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们,他们是摄影师迈克・哈斯班德(Michael Halsband)作品《圈子》里活泼可爱、共享三观的老友。这些丰满动人的时刻,被像素化为影像,回应着"我们是谁",也静静等着未来再次被"我们"重新召唤。

观众欣赏 VISION + 影像年展"我们"章节中的展品

观众拍摄"我们"章节中的作品《成都印象》

VISION + 影像年展"我们"章节展出的大师作品《圈子》

人生因为渴望获得"成长"而逐渐丰盈,这也意味着要离开故土,奔赴新城。独自生活在陌生的地方,或许迷茫,或许失落。当观看杨庆导演使用 vivo X50 Pro + 手机拍摄的超短片《当我们决定放弃的夜晚》时,漂泊异乡的共鸣感来的更加真实,那种面对家人关怀时的一时语塞,那种害怕彼此担心而不敢倾诉的欲言又止,就是亲情之爱。记录快递员生活的作品《如果可以》则唤醒了我们去关注就在附近的人们,以超越自我的心态与他人建立真实的情感连接,这也许才是"成长"在都市丛林中的我们应该拥有的态度。

如果说展览中的超短片叙事是真实情感生活的缩影,那么这里看到的那些公共纪实性作品,或许更能唤起我们 2021 年里的某些集体回忆。等待义诊的高原牧民盼来了公益医疗救治、唇腭裂的小女孩很快会在深圳得到第二期手术治疗,恢复天使的笑容;郑州暴雨期间坐上铲车共渡难关的市民,在面对暂时的困顿苦难时,神情中的坚韧和乐观,试图告诉每个凝视作品的"小我"-- 日常生活中感动常在,因为记录,我们才得以发现真情实感,从中汲取力量,彼此连接,继续成长。

观众拍摄"成长"章节中的作品《高原上的义诊》

新年开启之时,"夜与梦想"也总会共存交织。就如《蓝色时分》里那对在夜色中徘徊留恋的伴侣,尽管对未来依旧迷茫,却依然在日出之时,怀揣梦想勇敢上路。而这里的寓意也正是《国家地理》摄影大师麦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的作品《梦境》所展示的。摄影师故乡城市夜景的璀璨霓虹为纽约的高楼镀上一层金色,好像对观赏它的人们发起前来追梦的邀请。

观众观看"夜与梦想"章节中的超短片《蓝色时分》

VISION + 影像年展"夜与梦想"章节中麦克山下的作品《梦境》

走到这里,展览的故事也接近尾声,一抹清丽的橘色迎来了"未来与远方",尽管人生成长的路总是经历起伏才能看见下一处美景,但保持勇气继续向前终将会抵达。或许是松弛从容地在水下收获看待周遭的新角度,或许是在城市楼宇中游走时,为看见多彩的图样而兴奋,又或是在他乡见证了返璞归真的自然礼赞,每种体会都将带领我们打开 2022 年的新篇章,继续去记录和描述属于"我"的故事。

VISION + 影像年展橘色的"未来与远方"章节

观众用手机拍摄"未来与远方"章节作品《变形记》

以小见大:极致打磨细节,品味深远意味

除了在策展主旨和空间规划上的匠心打磨外,此次影展对于细节设计的极致追求也同样可圈可点,为观看者带来沉浸式的情感体验。

在"成长"章节里,三支超短片作品分别在三个水泥框建构的屏幕上循环播放,以来暗喻理性的城市生活下,我们也会因为别人故事透出的温度而驻足停留。同时,空间内还错落放置了诸多懒人沙发,观看者可选择站立台上,亦或坐下观看,以此来感受移动影像的镜头所独具的便捷灵活。

观众可以多角度观看 2021 年度超短片作品《如果可以》

在"夜与梦想"章节里,大小不一的作品被嵌于方形灯表面,点亮的方灯带着创作者的影像记忆映照在暗黑空间的镜子中,点点星火闪耀,如星河般璀璨。这一刻,观看者仿佛能在此番沉浸式场景中,感受到看似渺小却又真切的生活梦想汇集,也会想把这份星光下的遇见,分享给陪伴自己成长的同行人。

VISION + 影像年展"夜与梦想"章节互动装置

观众用手机拍下互动装置空间美景

同样,在"夜与梦想"章节的走廊通道上,大师记录夜景的作品上的光影,与对面午后玻璃窗上的阳光相辉映,好似照片中纽约时刻的当下,与观看者此时此刻的当下有了跨越时空的互动。任何人只要举起手机捕捉当下,都会完成一幅独一无二的人文风光作品,所以创作就从当下开始吧。

观众观看"夜与梦想"章节中的展出作品

为了方便观看者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初衷,VISION + 影像年展还准备了语音导览,其中既有大师对作品的解读,也有普通创作者的原声讲解。此外,vivo 更是将 VISION + 影像计划中的优秀创作者故事集结成一本杂志《创作者》,配上导览手册分发给观众,力求让移动影像故事的触动被更多人看见和分享,也让"人人都是创作者"的这句理念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更加深入人心。

VISION + 影像年展配有语音导览小程序

观众浏览 VISION + 影像年展"人人都是创作者"故事

VISION + 影像年展赠送周边手袋和导览册

看完展览,不难发现的是不论技术设备如何更新,一个时代的故事,总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共同书写完成。这也是 vivo 发起 VISION + 影像计划的初衷 -- 希望通过激励更多人用手机记录当下生活,留存时代记忆,在一个个镜头里储存情感能量,寻求他人的共情和自我的慰藉,来号召大家加入创作。

一场手机影展作为影像艺术的更迭呈现,确实吸引了许多观展者的频频到访、驻足深思,也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在这里所收获的触动,不仅是观展者与个体叙事的共情、与群体记忆的共鸣,更是那最质朴又动人的人生百态,给了我们重新认识移动影像技术的机会,除了便捷轻巧的拍摄体验让人青睐外,手机影像所承载着真情实感的人文关怀,也一样会被用心感受。展览还在进行中,持续到本月 22 日,带上朋友家人一起去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感受手机创作的魅力吧!

2022-05-06 14:57:3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