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3G游戏资讯网

对话天猫精灵总裁彭超:下一代智能交互刚刚开局

发表于:2024-11-24 作者:创始人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4日,经过三年爆发式增长后,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从 2020 年年中滑入个位数增长。一些预测认为,赛道头部玩家会围绕着产品形态、场景落地展开内卷式竞争。一年多以来,有几十家企业退出,同时,又有多家手机厂商高调进

经过三年爆发式增长后,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从 2020 年年中滑入个位数增长。一些预测认为,赛道头部玩家会围绕着产品形态、场景落地展开内卷式竞争。一年多以来,有几十家企业退出,同时,又有多家手机厂商高调进军家庭物联网(AIoT)。

智能音箱行至分水岭。它是否被高估了?它还是 AIoT 的入口吗?未来的想象力在哪里?这不仅是当下用户内心的疑问,也是市场对整个行业的拷问。

"过去的积累会释放更大价值:自有产品每月几十亿次语音交互,每天单个用户的平均交互是小时级,能够与数亿设备通信;通过轻量化交互架构和芯片模组,帮助消电行业更快研发智能品类。"对于外界的种种疑问,天猫精灵总裁彭超如此回答。

2021 年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集团副总裁、天猫精灵总裁的彭超,是一位应用物理学光电专业背景、在智能产品领域有 10 多年经验的操盘手。

他认为,未来市场的形态是 -- 下一代智能交互体系,而一切"只是刚刚开局"。

对于三方市场的数据,彭超表示,行业领先者的出货量影响着市场预期。但不一定是预期决定出货量,而是与行业的发展演变有关。当市场由高速普及进入成熟爬坡期时,领先者会储备技术、布局供应链,这些结构化调整都会反映到市场层面。

面对行业变局,2020 年进入阿里云智能的天猫精灵事业部,在阿里巴巴最新一轮架构变化中成为一级组织,并在内部架构中更名为"智能互联"。这意味着该业务不再是孵化试验属性,也将拥有更多自主扩大的领域。

彭超加入后,天猫精灵内部员工感受到了一些新动向:

- 在各种会上强调基础体验,过去"重要但不紧急"的优化,团队会更重视投入。

- 经常戴着不同的硬件上班、开会:有的来自团队预研,有的是未知厂商的样品。

- 产品立项变得"更困难",过去像是一两个部门的事,现在要不断讨论体验细节。

收敛研发目标、整合内部资源、洞察核心需求…… 天猫精灵团队要做的还不止这些。到任半年后,彭超接受了凤凰网科技专访,就如何看待如今的行业变局、未来业务体系发展、组织能力等问题,他给出了阶段性回答。

1.不止是智能音箱

赛道的长度更值得思考

凤凰网科技:加入天猫精灵的契机是什么?当时有没有判断过行业的空间和机会?

彭超:过去,我和阿里在业务上是很熟的,正常接触其他事情的时候,提到了有这么一块业务。我听完之后,挺感兴趣的。当时只是想,要不要只歇这么短的时间,就开始上班了,犹豫过这一点。

天猫精灵的音箱、投影仪、扫地机甚至集成灶..... 这些(产品形态)看上去像消费电子,其实硬件只是一个手段,真正跟你沟通的,不是那个硬件,和你沟通的是我们的交互系统。交互系统要进一步演进,又依托于是否充分利用了光学、声学各类创新器件的能力。

当他们告诉我,每年的用户增长、每月用户交互次数,会发现这是做的另外一件事情:从广度看,我们的用户遍布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在多种模态和空间中发生交互;从黏性看,次数、时长能持续健康增长,也是判断未来价值的关键点。

凤凰网科技:行业里确实有大批企业,包括一些巨头的产品都"消失"了,我们看到的数据是 2020 年智能音箱市场规模下降了 8.6%。

彭超:出货量数据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行业领先者要让自己成为原因,而不是结果。如果你是领先者,一定是 N+1 甚至 N+3 地去储备未来的技术,布局你的供应链,调整库存计划,因此带来的市场结构变化,的确会直接影响市场分析数据。

一直以来,我的职业习惯或者商业思维里,风口不在大家都看到的一些短期的场景里面。天猫精灵四年前首次大规模推出智能音箱,内部对整个赛道的定义就不是音箱。到了今天也一样,赛道的长度更值得花时间思考,要看从放在家里的交互,到用户随身的交互,这背后显示、声学技术能支撑什么样的变化。

今天看有的一些"消失",用户可能会觉得不够负责任。首先这些厂商可能没有想好,为什么切入赛道。第二既然切入,大量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一个普通硬件,如果停止内容和交互服务,没有云和 IoT 资源投入,消费者就无法后续使用了。

凤凰网科技:你看到的赛道远端是什么?和今天的智能手机交互,有什么区别?

彭超:交互的演变其实是很花时间的。我最早用的一款手机, 应该是摩托罗拉翻盖机, 就是简单的通信工具。五六年之后,我开始去使用 Palm 和多普达的手机,手机交互开始有了一些改变,实体键盘没有了,但还没有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比如,屏幕还仅仅是电阻屏,很多时候还要用笔、指甲去戳,有时候可能还定位不准。

更大的变化是几年后,苹果用了电容屏,对手指识别更精准,还做了多点触摸,这是今天我们熟悉的智能手机,大量通过手指滑动去交互的体验。

现在,厂商频繁开发布会,可能会有点痛苦。为什么?因为很难有革命性的变化,那就要不断寻找细微的差异化。

在天猫精灵里,自然语言的对话式交互,横屏触控和手势交互,与智能手机交互模式是有差异的。这种交互系统在设计起初,并没有限定只能在家使用,但要求老人儿童也能很好使用。

这段时间,我常常戴着团队早就预研的设备办公,但这里还有一些关键体验要突破:比如,显示技术方面,设备的视场角怎么样?重量能不能无感知?声学技术是不是有更好的发声结构?云端架构上,新的流协议能不能让更多计算在云上,让端更轻薄?

今天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幻灯片产品、发布会产品,在工程上去做验证,也有它的价值。但是要投入市场,堆几个传感器,突然架一个 180 克的东西在鼻梁上,用户是接受不了的。在交互上投入探索其实很重要,交互系统做不好,用户的使用过程不会顺畅。

中长期来看,阿里巴巴有很多服务场景,也投资了很多原子化技术,是有机会让未来的交互体验非常美妙的,那可能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

2."从人机交互到人机伙伴关系"

凤凰网科技:智能音箱够不够智能?是不是万物互联的入口?目前评价比较两极化,有人认为对老人小孩很有用,有的年轻消费者觉得还是不够聪明。

彭超:对话式的人工智能本身是高阶形态,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深层理解,其实在技术上是处在瓶颈期的。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今天我们提供了很多工具性的指令,但是我们希望更多是挖掘用户情感性的、个性化的需求,去做有更大的连接性,更智能的东西,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从人机交互到人机伙伴关系。

在天猫精灵的对话请求里,的确有很大比例是儿童,有的小朋友因为觉得交互很好玩,反复对话、甚至帮我们发现了 Bug。有很多家庭里老人,觉得早上起来和天猫精灵聊天很有趣,我们也在继续增加这种闲聊模块。还会有一些特别的场景被挖掘出来,我们上线一个 24 小时不停的电台,很快就接近百万用户使用。

去探索 AI 的情感属性,应该是要为用户投入的长期价值,这不是"入口"的概念,说"伙伴"更合适。

凤凰网科技:2021 年你们在无屏幕的音箱上,主要推出的是 IP 合作款。去年整个行业的单品价格似乎在提高,今年是不是这个品类会减少投入

彭超:第一个无屏投入不会减少。第二个带屏产品去年确实比较高增长。这是有依据的,去年 10 月我们公布过,天猫精灵日活跃带屏设备增长超 150%。

消费者有需求的东西,我们会认真的去做迭代。消费者不会认为自己是"带屏用户"或者"无屏用户"。如果研究一下会发现,这不像是从无屏手机到带屏手机,或者从黑白电视机升级到彩色电视机的需求迭代逻辑,而是多元化的需求满足。比如,一些用户在有显示设备的环境下,无屏音箱就能满足控制 IoT 的需要;一些用户需要的教育内容,本身需要显示在屏幕上。

用户有很多差异化需求。基于此,我们去年升级了与 IP 合作的糖粉计划,和原神的合作是双 11 的一件潮玩爆品,也吸收了很多玩家群体的意见。

凤凰网科技:去年 10 月份你们发布多颗 AIoT 芯片,这是像当时说的,瞄准消电新品类的智能化需求,还是和平头哥一起扩大市场?

彭超:我们的交互系统会存在于多种产品形态:一种是完全自主的设备;一种是和伙伴联合设计的产品;第三就是在芯片模组中,嵌入一套交互系统的能力,可以让厂商研发过程更标准化;在一些消电行业,新品类智能化的过程也更有效率。这里面我们会协同设计,有不同的芯片制造商参与,关键是要贴近行业需求,不停在一线去发现。

3."体验永远是最重要的事"

凤凰网科技:据我们了解,这几个月组织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产品经理觉得挑战变多了,工程师觉得可以做更多重要的基础的事情。

彭超:体验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事。过去产品里有一些体验,只是停留在对标行业水平,大家就维持在这个水平。但从用户角度看,其实在一些关键体验上,期待是更高的。如果对用户有价值,我们就应该协调资源去做。

创新的环境也非常重要。HR 有发起一个"创新研习社",是一个常规运行的组织,是不是产品经理都可以加入,像头脑风暴一样的,定期会碰一碰。我也会参加。

任何人都可以拿出自己的方案,各个业务线是投资人,大家一起琢磨。如果你这个点子是能被采用的,你可以想想自己愿不愿意去做,你愿意去做,就从你现在的组织转到相应业务线,这个也是阿里的特点,组织调动其实很容易。你提出这个点子和方案,但是自己不去做,可能就交给另外一个组织去做,你也可以获得一些奖励。

碰撞很重要,闭门造车或局限在个人感觉,产品就会有很大问题。

凤凰网科技:在内部,你们在架构里变成了"智能互联",这代表着什么?

彭超:我在内部说,它是变化,但其实也没变。

从 2017 年天猫精灵首次推出大规模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到这个系统与大量消费电子产品去联接。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多模态交互上已经大量投入,还通过芯片模组内置让不少品类智能化。可以说,我们在产品上已经走向多样、广泛的智能互联了。

随着技术发展,交互系统与更多空间融合,硬件会更加贴身,我们要做的不少事情,这和过去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光学方向上,我们需要储备和认知的就比过去要更多。比如在工程技术上,我们过去探索的轻量云端架构,今天可能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更大规模的交互和连接中,要不断去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感受到更智能的服务,这些没变化。

2022-05-06 16:08: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