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3G游戏资讯网

35 岁,好像没那么焦虑了

发表于:2024-12-22 作者:创始人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2日,职场焦虑不再是 35 岁 + 限定。近日,"阿里裁员"、"腾讯裁员"同时登上微博热搜,此前已有新浪微博、滴滴等多个互联网大厂陆续传出裁员消息。热搜词条的背后,是包括不到 35 岁的年轻人在内的所有职场

职场焦虑不再是 35 岁 + 限定。

近日,"阿里裁员"、"腾讯裁员"同时登上微博热搜,此前已有新浪微博、滴滴等多个互联网大厂陆续传出裁员消息。

热搜词条的背后,是包括不到 35 岁的年轻人在内的所有职场人的共同危机。变化中找准方向、寻求破局成为职场人的共同刚需。

职场社区脉脉创始人兼 CEO 林凡从行业跨越、公司选择、个人提升三个维度,结合亲身经历和脉友故事阐述了自己的建议。

每个故事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抹平信息差,实现新突破。

互联网行业光环不再 奔向下一站须"知己知彼"

互联网等曾经的"高科技"行业逐渐变成基础设施,赋能传统的行业。而脉脉平台的数据显示,符合这个时代趋势的新经济行业正在快速地崛起。

比如,与能源、双碳相关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汽车,能源智能的管理,包括能源的输送,新能源的制造、生产,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快速地涌现和发展。

还有过去相对比较薄弱、与世界领先水平还具有一定差距的行业。比如芯片、电子等高端制造业,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非常基础的这部分行业。

与未来相关的行业也值得关注。比如随着人类寿命增加,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加健康的生物、基因、医药等相关行业。

跨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清醒认识自己、了解行业。

知己,对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拆解,而不是局限在"工种"里。曾经在 2021 年处在暴风眼中的教培行业中,一位从事招生策略工作的脉友成功跨行的经历值得借鉴。他此前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分析哪里更容易招生、怎样招生效果最好。但除了教育行业,"招生策略"这个职位几乎都没有设置。脉脉上的网友提醒他:"你做招生策略,最核心的是用了哪方面的能力?"

他梳理过发现:招生策略工作主要用了数据分析能力,去分析筛选生源更好、转化率更高的方式。

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之后,他求职的关键词不再局限于"招生",而是数据分析,最终成功入职京东做零售数据分析师。

知彼,掌握尽可能多的目标行业信息,实现能力与目标行业的高效匹配。"隔行如隔山"。一个陌生的行业有哪些工种?工作内容分别是什么?胜任这份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 2015 年前后,一位想要进互联网行业的塔克拉玛干油田技术员也曾有过这些困惑。这两个行业相去甚远。

在脉脉上,他和互联网行业的多个脉友进行了大量交流,清楚地了解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各类信息,发现自己"能吃苦、善于沟通"的能力,非常适合做地推,而且这类工作正值上升期。后来,他成功加入百度做地推,并做出了成绩,现在已经成为战略合作部门总监。

"好看的"公司简介千篇一律"适配的"真实公司万里挑一

随着 Z 世代开始进入职场,每家公司内部的员工逐渐覆盖 70 后-00 后等多个群体,需求也变得更多元。如果公司还在采取单一粗暴的传统管理模式,那就要小心了。

除了基本的"薪资福利待遇"之外,想要长期发展,这几个维度也一定要持续关注。

企业文化氛围。现在很多公司喜欢把"氛围 open"作为优势标签。其实"open"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有的企业指令性很强,员工只需要按部就班按照规划执行,这类工作适合执行力很强的人。但如果他去了一家非常自由的公司,得不到明确的指示,可能会迷茫,没有存在感。

公司发展前景。随着信息不对称逐渐抹去,员工有很多渠道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比如首先是 HR 讲解或查询官网信息和媒体报道;其次可以在脉脉等职场社区向这家公司的在职和离职员工了解,有时候离职员工的信息偏负面,但这也能补全公司整体形象的一部分;最后可以向第三方中立的机构了解。

CEO、决策层的能力。比如业务能力、格局胸怀、未来展望等。尤其是暂时遇到来自外部或者内部的困境时,决策层如果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则可以顺利带领团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破茧"无惧年龄性别 用"信息"创造新契机

年轻人,请"充分利用"你的领导。90 后、00 后在进入职场时,大多已经拥有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特别重的生活负担,初入职场时,不建议过分看重薪资多或少 10%、20%,最重要的是跟对人。因为职场前 3-5 年是整个职业生涯中,好的工作习惯养成的时间节点。

当遇到一个跟自己的领导或者更高 level 的领导交流的契机,是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的绝佳机会。可以大胆说出内心的问题和看法。不用担心领导会觉得这是个傻问题或者不耐烦。反而,他会在一次次提问、交流的过程中看到员工的成长、价值和潜力。

职场"十年之痒",最重要的是分析"痒点",找到"对的信息"对症下药。有的人的职场危机感来自"不喜欢",但又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有的人则是因为遇到了瓶颈。前者需要明确自己喜欢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比如通过工作中的机会,多接触其他领域;或者尝试一些兼职。

瓶颈期则需要通过行业交流和持续学习,找到突破口。25 岁和 35 岁的人学习新事物,都不是轻松完成的。保持长期主义的学习,比间歇性的爆发式学习更容易坚持。

一位阿里的技术总监则通过行业交流解决了这个难题。他认为在同一个公司接触的技术体系和风格比较固定,需要看到很多不同公司的技术体系和风格,融会贯通地理解技术上或其他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快捷地找到想要找到的人,甚至特意开了脉脉会员,保持和同行的交流探讨。

全职妈妈重返职场,不一定要"原路返回"。可以对自己当下的新兴趣、新能力进行挖掘运用。有一位曾经做人工智能硬件产品经理的全职妈妈想要重返职场,但 2 年全职妈妈的生涯让她几乎已经与"人工智能"这种必须走在最前端的行业脱轨。在脉脉上,她跟很多网友聊,也了解了当下的行业、公司现状。交流中她发现自己的育儿经验让她对这类产品了如指掌,而产品经理的经验也有助于她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从人工智能到母婴产品,换个赛道,或许有收获。

其实,很多时候职场上的疑惑和焦虑,只要说出来能被人理解、有人懂、甚至一起吐槽两句,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在重新择业时多观察、交流、分享,让信息更透明,更是跳槽不踩坑的重要环节。

2022-05-06 01:18: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