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3G游戏资讯网

戴森创始人自述造车“兵败”过程:136 万的电动车,自己都嫌贵

发表于:2024-12-22 作者:创始人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2日,21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136 万,买一辆电动车。戴森推出的那种。你觉得值吗?Sir James Dyson-- 詹姆斯・戴森爵士说:连我都觉得不值。没错,连戴森创始人、英国首富都嫌贵,哪怕是自己烧

21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136 万,买一辆电动车。

戴森推出的那种。你觉得值吗?

Sir James Dyson-- 詹姆斯・戴森爵士说:连我都觉得不值。

没错,连戴森创始人、英国首富都嫌贵,哪怕是自己烧掉 60 亿后造的,他都觉得不应该再继续了。

从 2017 年 9 月,戴森发出全员信宣布斥资 220 亿元(25 亿英镑)进军造车,到 2019 年 10 月宣布放弃……

2 年时间,组建了 500 人,研发出了第一款原型车,百公里加速 4.6 秒,外观到内饰都是"戴森"美学的样子。

但如果量产,售价高达 136 万,连戴森老爷子自己都觉得贵,认为再继续下去没有意义。

戴森老爷子自述:作为一个新造车玩家,产业链供应商会收取更高的费用,相同零件成本就会比别人高出 25%,高成本导致高售价,高售价更难降低成本,最终如果要完成商业闭环,这辆车售价得 21 万美元起 -- 应该没多少人愿意掏钱。

于是戴森自己作出了艰难决定,砍掉了心心念念的造车业务

而也是在上述复盘首次曝光后,网友更加感慨特斯拉能够发展起来,堪称奇迹。

马斯克也评价说,新造车公司要实现正向现金流并不容易。因为之前传统车企巨头,卖车并不赚钱,利润主要来自零部件维修和销售,从无到有造车,可没有这种基础和优势。

言语之间,新造车崛起之难,已溢于言表。

戴森老爷子复盘造车败局

戴森造车,始于"尾气"。

凭借吹风机红遍全球的戴森,早在 1990 年就涉足造车领域,研发了一款能够过滤汽车尾气颗粒物的装置。

而戴森老爷子的造车梦,也恰好源自儿时对汽车尾气的害怕。

因此,戴森造车一开始就目标明确,拥抱纯电

在造车这件事上,戴森老爷子信心满满。

2014 年,戴森正在开发高性能的电池。

这位七十多岁还活跃在研发一线的创始人,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戴森正在开发的电池,加上此前研制出的高性能电机,以及在空气净化器和加热器上的研发积累。这些技术凑在一起,不就构成了造电动车的关键技术。

三年后,戴森造车全貌浮出水面。

砸入 25 亿英镑,组建 500 人团队,前阿斯顿马丁的产品开发总监 Ian Minards 加入……

同时戴森还放出狠话,未来车辆上使用的将是固态电池,而非锂离子电池。

押宝固态电池,现在看来依然做法激进。

因为时至今日,固态电池还没有走出实验室,走向规模化量产。

不过,当时戴森老爷子和团队成员对固态电池满怀期待。

为此,早在 2015 年 10 月,戴森就斥资了 9000 万美元收购美国固态电池公司 Sakiti3。

官宣造车之后,戴森也曾表示,会将一半经费投入到电池研发上。

尽管自断造车业务,戴森并非无功而返。

最终造出了一辆 7 座 SUV,代号 N526。

车型和路虎揽胜接近,车长 16 英尺(约为 4 米 8),轴距却达到了惊人的 3 米 3,车轮足足有 24 英寸。

动力系统上,N526 一前一后使用了两个 264 马力的戴森电动机。从而让这辆 2.87 吨重的车能够百米加速只需要 4.6 秒。

车内的座椅为了透气舒适而使用了许多垫衬;仪表盘和控制装置也力求简洁,所有功能集成在方向盘上……

老爷子还和 Peter Gammack(戴森全球设计与新技术副总裁),两人一起操刀设计了车身。

当然,这辆车还用上了戴森引以为豪的空气过滤技术。

这样一辆连戴森老爷子自己都觉得设计精美、低调,与众不同的电动车,戴森为何还是不得不走向放弃?

戴森老爷子将造车失败主要归结于两方面。

一方面,被汽车供应链的生态"坑"了

新造车玩家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受到的待遇,与其他老玩家相比截然不同。

戴森老爷子在自己的新书中袒露,产业链供应商会向新造车玩家收取更多费用。

同样的零部件,戴森的成本要比其他老玩家高出 25%。

在不阉割自己利润空间的前提下,新造车势力只能让消费者为这部分差价买单。

再者,戴森希望通过直营方式卖车,而非通过 4S 店代销。

提供仓储设备、跨国贸易服务费用,每一个环节都在烧钱。

戴森老爷子还表示,如果订单量不理想,戴森这款车的售价就得 21 万美元起。

他本人对此毫不掩饰,觉得没有多少人会买账。

另一方面,戴森造车败局还受到了"柴油门"影响

2015 年,大众被曝出利用软件对汽车废气排放数据造假,涉及了其全球生产出售的 1100 万辆汽车。

在"柴油门"事件发生后不久,传统车企一头扎进造电动车热潮。

老爷子直言,不少汽车公司生产电动车只是一个幌子。

他们之所以愿意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实现尾气排放指标。

传统车企可以通过在燃油车上获利,从而反哺新能源汽车,压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来抢占市场。

首先,老玩家已经在造车成本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其次,新造车势力的盈利能力明显弱于传统车企,难以在持久战中获胜。

在深思熟虑后,戴森老爷子在 2019 年 10 月 10 日,正式叫停了耗时 3 年的造车项目

不过老爷子也看得很开,他说:"幸运的是,我们能够承受 7 亿美元的成本并生存下来"。

2022-05-06 12:31: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