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了 M1 Max 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很强,但请不要神化它
本文约 5000 字,阅读时间 15 分钟,文末提供新款 MacBook Pro 原生壁纸与隐藏刘海的快捷指令。
写在前面
各位IT之家的朋友,大家好。自 M1 芯片发布以来,有关苹果将制造一块更强的芯片以用于高端 Mac 产品线的报料屡见不鲜。终于,苹果在上周一口气发布了 M1 Pro、M1 Max 两块芯片,并于本周正式开售。我幸运地在首发日收到了心仪已久的 MacBook Pro,并将其作为主力机使用至今。全新的 Mac 有太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也不至于到"完美"。
过度吹捧 M1 芯片并把在 PC 领域积淀良久的 Intel、AMD 甚至 Nvidia 贬得一文不值的论调,自上周起就在各大社交平台扎堆出现。我相信,真正用过 MacBook 的人是不会理直气壮地说出这些话的,除非他动机不纯。
层层争议下,新款 MacBook Pro 毋庸置疑是该产品线历史上最强悍的机型,但它是一台合格的笔记本电脑吗?似乎没有测评解答了这个最简单的问题,而这便是本文的目标:不是视频工作者,不是重度游戏玩家,也不是每天抱着单片机的工科大神,我和绝大多数均衡使用电脑的用户,到底值不值得为 MacBook 支付上万元,希望本文能提供一个参考。
外观:升级与退步并存,但瑕不掩瑜
在苹果开始自研芯片前,MacBook 最大的卖点就是其精致的工业设计。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个对电脑外观与做工没有高要求的人,MacBook 的溢价对你而言就不划算了。
采用了新设计的 MacBook Pro 依然延续着苹果的先进工艺。摆弄 MacBook 时,你不会感受到零件间轻微错位产生的廉价感,因为它的机身乃至屏幕均由一块完整的铝板切削而成,即 UniBody 一体成型工艺。
▲ 平整的金属配以激光雕刻的 Logo 。
▲ 牢固的转轴将屏幕悬停于空中。
▲ 一体化的机身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
除了做工,MacBook 的许多细节设计也保留在了新款机型上。这些细节不是笔记本电脑的必需功能,但总是能让用户眼前一亮,以至于逐渐成了"高端笔电"的专属特性。
▲ 屏幕单手开合,这考验着电脑的重量分配。
▲ 硕大的触控板,配合 macOS 特有的力度感应与加速度曲线,它可以取代外接鼠标。
▲ 集成了 Touch ID 的开机键,金属饰环让这枚按钮有了 Home Button 的质感。
新 MacBook Pro 在传统优势项目上的表现令人满意,而它也为用户带来几个全新设计。这些设计尚未经过时间的考验,是好是坏无法评价。不过,其中几处细节确实提升了新 MacBook 的美感。
▲ 机身底部的刻字,虽然用户正常使用时无法看到,但这与苹果在芯片表面印上 Logo 的做法类似,它体现着苹果对细节的严苛要求。
▲ 阳极氧化染色的键盘框架,它极大提升了银色机型上键帽与机身的一体性。
▲ 极窄的屏幕边框,3.5 mm 的宽度已经与算上边框的 iPhone 相差无几,绝对称得上笔电领域的全面屏。
说完加分项,接下来是减分项。首当其冲的就是屏幕顶部的刘海。一些测评者会从"macOS 的顶部菜单栏正好能放下刘海""刘海两侧的屏幕是苹果送你的"等理由为刘海开脱,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苹果拿来恶心用户的。
如果苹果觉得刘海很漂亮,甚至应该成为苹果产品的标志性设计,那为什么在默认壁纸下,刘海那块的颜色是深色?浅色不是更能体现刘海的存在吗?此外,当窗口进入全屏模式后,菜单栏直接成黑色了,用户想点亮都不行。可见苹果的设计师们知道刘海是美还是丑。
▲ 苹果在刻意隐藏刘海的存在。
如果刘海只在审美层面给用户造成困扰,那倒还好,毕竟 iPhone 的刘海最终也被市场接受。但如果刘海影响了软件的 UI,那只能一票否决。苹果做了一些处理,但远不完美。
从刘海左侧插入的 UI,即软件的菜单栏,会直接跳过刘海而不会造成遮挡;但从刘海右侧插入的 UI,即应用的小图标,会被刘海吃掉进而无法交互。我目前的解决方案:使用 Bartender 等可以隐藏小图标的插件减少图标的数量。
▲ 如果没有刘海,那苹果送我的面积不就更多了吗?
移动鼠标至刘海处,鼠标可以进入刘海内,进而不可见。这虽然不影响鼠标的使用,但用户的操作感会十分怪异:刘海仿佛一个黑洞,把鼠标给吸进去了。不过,如果你按住触控板再移动鼠标,刘海区域则不再能进入。鼠标会被刘海的下沿挡住,或直接从左侧传送至右侧。不知苹果的用意是什么。
▲ 明明在工业设计上死扣细节,怎么在刘海这儿就自暴自弃了?
为了避免刘海对软件 UI 的遮挡,苹果还新增了一种显示模式:全屏时,缩小窗口的显示面积,进而避开刘海。但如此调整后,这块超窄边框的屏幕仿佛倒退了 5 年。
▲ 此模式可在 App 的"简介"标签中勾选并启用。
聊完刘海,新 MacBook Pro 的厚度是个不可不谈的话题。的确,从绝对厚度上看,新款设备对比前代变化很小,甚至变薄了,但这与用户的视觉感受大相径庭。
导致新 MacBook 看起来很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增高的脚垫,以及不复存在的楔形设计。前者是为了更好的空气流动,后者是为了更大的内部空间,还算有些用。我本以为苹果使用功耗极低的 M1 系列芯片是为了让 Air 的机身可装下 Pro 的性能,现在看来,苹果是想把 Air 和 Pro 两条产品线从模具上就彻底区分开。
以上便是所有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新款 MacBook Pro 的外观特点。尽管它有刘海这个巨大的槽点,我依然喜欢这次的新设计。我的上台 MacBook 使用着 17 年的模具,它踩遍了蝶式键盘、大黑边、Touch Bar 等大坑,因此这次的新 MacBook 于我而言是全方位的升级,刘海的存在显得微不足道。况且,如果我在未来受不了刘海,它也能被简单地隐藏起来。
▲ 隐藏刘海的方法见文末。
硬件:无可挑剔的顶级视听体验
对于我这个连拥有原彩显示的 MacBook 都没用过的老 Mac 用户,新款 MacBook 自然极大提升了我的用户体验。但倘若你正在使用 2019 款的 MacBook Pro 16 英寸,新款 MacBook 在使用上会有显著差异吗?我的答案是会。
miniLED 相比旧款 LCD 屏幕可谓是飞跃式升级。1000 nits ,这是这块屏幕的全局最大亮度,而老款以及大部分 Win 笔记本的最高亮度只有 500 nits。至于 1600 nits 的激发亮度,这让 MacBook 的屏幕在消费级市场难寻敌手。
▲ 极亮的屏幕甚至能在键盘上留下倒影。
如果是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改变握持方向避免光线直射屏幕;对于电脑,如果你所在的环境恰好光线很强,那提高亮度是唯一看清屏幕内容的方法。此外,macOS 搭配 miniLED 还能解锁图片的完整动态范围。同一张照片,miniLED 与 LCD 有截然不同的显示效果。
▲ 新旧两款 MacBook Pro 的显示效果实拍图,左侧为新,右侧为旧。
如果将这块 miniLED 屏幕与 iPad Pro 2021 比较,你会发现 miniLED 技术的局限性没有变:在纯黑环境下,明暗对比强烈的画面会出现光晕。考虑到关灯后使用电脑的场景较少,该问题对于 MacBook 而言并无大碍。
令人欣喜的是,MacBook Pro 的 miniLED 对边缘亮度衰减、色偏等问题进行了修复。对比 iPad ,MacBook 在边缘处的显示效果更加自然。更新至最新版 iPadOS 后,iPad 的屏幕相比刚发售时已有改善。
120 Hz 的自适应刷新率为新 MacBook 锦上添花。尽管老款 Mac 在接入支持高刷的外接显示器时也有流畅的表现,原生的高刷屏让用户打开电脑即可体验焕然一新的 macOS。macOS 向来以动画细腻著称,这次全局动画都来到 120 帧,观感与旧款不可同日而语。考虑到大部分 Win 办公本仍只有 60Hz 的刷新率,新 MacBook 的流畅度大大领先了。
至于音响,旧款 MacBook Pro 16 英寸已经非常强悍,没想到新款还能更上一层楼。我明显感受到高中低三频的区分度进一步提升,有人声的音乐尤甚,仿佛歌手就在你耳边歌唱。强劲的低音也令我印象深刻。
▲ 配合 Apple Music 的无损音源与杜比音效,新 MacBook Pro 可以为过往的乐曲带来全新的体验。
新 MacBook Pro 的前置摄像头与麦克风阵列同样出色。1080p 的高清摄像头大概是这刘海唯一的价值了。考虑到同样采用窄边框设计的 Dell XPS 在没有刘海的情况下只能使用 720p 且色偏极其严重的摄像头,刘海的合理性略微提高了一点。配合 macOS Monterey 的人声突出模式,使用新 MacBook 进行视频通话时语音无比清晰。
与高性能的硬件一同而来的,是让人安心的续航表现。为了能尽早发布此文,我尚不能对新 MacBook Pro 电池的长期表现做评价,但就这两天而言,它在待机时不耗电、重度使用时缓慢掉电的表现着实令我满意。
使用 PD3.1 协议的 140W MagSafe 磁吸快充接口为 MacBook Pro 的续航上了双重保险。除了半小时充入 50% 电量的速度外,我还想称赞下 MagSafe 充电接头的做工。与 MacBook 的外壳一样,此接头也使用了银色的铝合金外壳,且线材为编织材质。它的吸力很强,且只有往垂直于接口的方向施力才能拔出。对比 Surface 松垮的磁吸充电口,MagSafe 的确配得上 Safe 这词。
▲ MagSafe 接头上有一个充电状态指示灯。
综上所述,新 MacBook Pro 无疑能带给用户与其价格匹配的顶级视听体验。我之所以强调"视听",是因为这两项配置的重要性绝不亚于 CPU 和 GPU,但它们的热度全被 M1 Pro/Max 夺去了。无论你想用 MacBook 开展怎样的工作,视觉、听觉是用户得以与计算机交互的根本桥梁。我非常确信:在同价位,没有任何笔记本电脑,包括老款的 MacBook,能与这块 ppi 高达 254 的 miniLED 屏幕与六扬声器系统媲美。
系统:纵使 M1 Max 再强,它仍是一台 Mac
新 MacBook Pro 的硬件参数十分亮眼,它甚至能和顶级的 Win 笔记本电脑一较高下,这是曾经的 MacBook 无法企及的事。M1 Max 的跑分成绩有目共睹,但我必须指出:单核 17000 左右、多核 13000 左右的 CPU 分数,只是比 Intel、AMD 移动端的顶级芯片高出些许,而如果 12 代 Intel 移动端芯片的跑分为真,那 M1 Max 即将失去移动端最强 CPU 的称号。至于桌面端的 CPU,Intel 的 Xeon 系列与 AMD 的线程撕裂者都是 Apple Silicone 未能踏入的高性能领域。
▲ 常识:Intel 芯片带 H 后缀的指"移动端",带 K 后缀的指"可超频"。
至于 GPU,即使是 M1 Max 也无法接近 Nvidia 顶级显卡的性能。M1 Max 之所以能在视频剪辑中表现出超越 RTX 3080 的性能,不是因为 GPU 强,而是苹果在 M1 Max 中内置了两颗解码器。即使是 Mac 用户,有重度剪辑需求的人仍是少数,因此硬件解码器对用户体验的提升十分有限。至于游戏,M1 Max 固然有 PS5 级别的性能,但 macOS 缺少类似 Win 平台 DX12 这样的高性能游戏接口。苹果自研的 Metal 在视频剪辑软件中的表现还行,但在游戏中的表现一塌糊涂,对于 M1 Max 来说甚至是累赘。
▲ 用 M1 Max 打游戏,帧数连 RTX 2080 都打不过。
横向对比 Win 阵营的笔记本电脑后,我得出结论:M1 Max 的 CPU 性能对比 Intel、AMD 面向移动端的产品已是顶尖水准,但它的 GPU 性能对比 AMD、Nvidia 面向移动端的产品只是中上而已。当然,M1 Max 在获得峰值性能时,其功耗只有竞品的一半,这对于主要由电池供电且要兼顾便携性的笔记本电脑意义重大。不过,以上对比不妨碍 M1 Max 让新 MacBook Pro 与老款 Mac 设备拉开巨大的性能差距,而这,才是我们这些普通用户选购 MacBook 时最该明白的事。
M1 Max 确实让 MacBook Pro 提升了一个段位,它的性能与曾经的 iMac Pro 相当,但典型的满载功耗只有 60W。注意,此处的段位始终在 Mac 产品线内部,而不是整个电脑市场。
历史上,PC 这个品类从未包含过 Mac。PC 是 Personal Computer 的简写,翻译成中文就是"个人电脑"。Mac 自然是个人电脑的一种,但它却不是 PC,原因很简单:二十世纪末,搭载 macOS 的 Mac 电脑与搭载 DOS / Windows 的 IBM 电脑在市场上激烈竞争,而 PC 是 IBM 旗下的商标。从那时起,macOS 与 Win 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macOS 有一些独占软件,但也缺失了很多软件,这导致许多专业化的工作无法在 Mac 上走完全部流程。不过,MacBook 未必要和 macOS 绑定。老款 Mac 支持安装 Windows 双系统,这能解决大部分兼容性问题;但 M1 Max 作为一款 ARM 架构的芯片,双系统的方案就走不通了。幸运的是,苹果在 ARM 版的 macOS 中仍提供了虚拟机的功能。借助 Parallel Desktop 等软件,我在新 MacBook Pro 上成功运行 Win11。
凭借 M1 Max 的强大算力、高速带宽,以及 32G 起步的统一内存,虚拟的 Win11 运行流畅。Parallel Desktop 对 M1 芯片适配良好,无论是刘海区域的自动隐藏,还是 120Hz 的动态刷新率,虚拟的 Win11 都能拥有。借助 Parallel Desktop 的融合模式,我甚至可以在 macOS 的环境中同时打开 Win 版与 Mac 版的 Word。
限于本文篇幅,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深度解析 Win11 虚拟机对于 Mac 用户的帮助有多大。我目前可以给出的结论是:除了对 GPU 性能有高要求的游戏,大部分 X86 软件都可被 Win11 流畅转译。AutoDesk 3D Max、带插件的天正 CAD 等专业软件均表现正常。
此外,Mac 用户很大一部分也同时是 iPhone、iPad 用户。借助苹果的连续互通技术,你可以用 Mac 接听电话、收发短信,也能隔空投送文件、共享剪贴板等。在智能手机无法离手的 2021 年,电脑与手机的深度联动自然是吸引人的卖点。这部分也能展开讲很久,我同样会在 macOS Monterey 的"通用控制"正式上线后在单独的文章中说明。我的建议很简单:MacBook 更适合 iPhone 用户,而 Win 笔记本更适合安卓用户。
总结
新款 MacBook Pro 拥有顶级的做工、顶级的屏幕、顶级的扬声器与麦克风,它毫无疑问对得起较高的售价;但是,纵使有了 M1 Max 的助力,这台 MacBook 仍然是 Mac,而不是更加通用的 PC。这种局限性曾经来源于 macOS,现在还得加上 ARM 这个全新平台。不过,Win11 适配了 ARM 处理器是意外惊喜。macOS 的 Rosetta 静态转译,加上 Win11 的动态转译,再辅以 M1 Max 强劲的 CPU 性能,新款 MacBook Pro 运行 X86 软件的表现是完全能满足日常使用的。即便如此,我再次强调,Mac 就是 Mac,对这个平台的选择不外乎下面三个情况:
如果你已经是 Mac 用户,那这款产品非常值得升级;
如果你是 Win 用户,因为看中 M1 Max 的性能或 MacBook 的影音体验而想转入 Mac 阵营,请务必确认你所需要的软件在 MacBook 上能以某种方式正常运行(原生、转译、虚拟机)。你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来进行测试;
如果你还没有买电脑,正在考虑进入哪个阵营,那我建议你购买 Win 笔记本。我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便是 Surface,我在充分了解自身需求与 Win 的短板后才转移到 Mac 平台。Win 的通用性可以给你充足的余地找到未来的方向,这是 Mac 给不了你的。
资源
本文篇幅较长,能读到这里的IT之家家友令我非常感激!以下是我提供的资源:
新款 MacBook Pro 原生壁纸下载(共四张,分别是深空灰、银色机型的深色、浅色壁纸):iCloud 压缩包点此下载
隐藏刘海的快捷指令(通过向壁纸的顶部添加黑色部分以让菜单栏变为黑色):iOS/macOS 快捷指令下载
- 上一篇
消息称北汽极狐华为 HI 版新汽车将于 11 月小批量产交付:搭载鸿蒙 OS 智能座舱,智能高阶自动驾驶
IT之家 10 月 28 日消息,ARCFOX 极狐今年与华为合作打造一款高阶自动驾驶量产车 -ARCFOX 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该车搭载 3 个激光雷达以及众多传感器,可实现城市中自动驾
- 下一篇
智能机顶盒芯片出货大增,2021 年前三季度晶晨股份净利润为 5.02 亿元,同比增长 3875%
10 月 27 日,晶晨股份对外公布了其 2021 年第三季度报告。根据公告内容显示,晶晨股份前三季度营收约为 32.33 亿元,同比增长 83.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 5.02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