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交通,腾讯的“道”与“术”
擎画蓝图,跑马圈地,智慧交通高楼渐起。它由国家战略"固砥",由新技术和产品作屋脊,还有着生态的后花园。高楼的各个运行系统间彼此映照,共同繁荣,在锚定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景上,不仅串联了城市建设、政府管理等细枝末节,而且自身发展的"触角"还在不断触达更远的世界。
据中规院最新发布的《2021 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主要城市总体单程平均通勤时耗 36 分钟,其中北京单程通勤时耗最长,达到 47 分钟,主要城市中 60 分钟以上通勤时间占比高达 12%。
一面是智慧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一面是居民对"智慧出行"的弱感知与低满意度,矛盾背后隐藏着的,是当下智慧交通玩家们既不善"合谋"又无法"独揽"的进阶困境。
智慧交通进入"精装期"
交通强国是我国的国家战略,近年来智慧高速、智慧路网、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规划及配套支持政策频出,预计 2023 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 2800 亿元。
庞大的市场吸引了诸多玩家抢滩入驻,阿里、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基于自身在云、大数据等领域的能力优势,聚焦出行、交通管理等多场景构建智能化解决方案;传统交通施工、安防企业涌入新基建赛道,布局数智化转型以实现降本增效;新老车企、AI 公司、算法提供商等均开始切入细分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以求在未来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市场先机面前,参与者也必须意识到,智慧交通将是一个各系统成长、迭代、融合的庞大体系,行业需求分散而复杂。有的领域信息化程度很高,数字化转型需求强劲,而有的领域仍停留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另外,在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中,"人、车、路"由不同部门分管,想要实现协同治理,在技术、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仍有诸多难题有待解决。
不难看出,智慧交通赛道不存在稳赢模式,也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企业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并联结多方力量形成共振,激发更大效能。
然而,目前智慧交通领域的参与者大多为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信息采集、处理相关设备制造商,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上游,而下游的运营、集成、内容等第三方服务商力量薄弱,各环节发展的不均衡对产业链高效协同和打造商业闭环都提出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交通领域的多数玩家们无论在思维还是能力上都更偏向于 B 端,相较于用一款产品或服务引爆市场,他们更聚焦于如何满足每位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B 端的客户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他们自己在 C 端的用户,当智慧交通"大厦"筑起之后,需要有人为其"精装",才能让用户住进来,完成服务落地的重要一环。
不同于以供给带动需求的交通旧基建,智慧交通在建设初期便要从民生需求出发,并注定在用户端完成闭环,过程中建设者与 C 端用户的连接显得格外重要。
以 C 端优势显著的腾讯为例,据其最新发布的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 WeChat 月活跃账户达 12.6 亿,QQ 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 5.74 亿,以这两款核心应用为基点,腾讯持续将自身的流量与创新优势向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领域展开辐射,搭建起了波澜壮阔的互联网世界"大交通"。
而今转战物理世界的交通建设,腾讯有望基于云、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其连接和服务能力在现实世界的"投射",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加高效地连接到 C 端,构建服务闭环,将智慧交通的美好图景照进现实。
"碎片化"难题待解
任何领域的颠覆性变革,必定伴随着一段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的调试周期,技术成本投入大、产业链协同低效、商业场景不对等,种种旧模式的"惯性"以及新玩家的博弈,让智慧交通建设普遍存在"碎片化",难以显现整体优势和效果。
一方面,智慧交通是一个庞大的"生命系统",其中各个环节的升级效率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演变进程。然而部分环节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惯性",缺少用数据思维驱动顶层设计和建设运营的意识,同时对于数据开放过于保守,导致城市交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难以实现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合谋共建"虽然已经在行业中形成共识,但在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多重挑战。传统交通基建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但技术实力较薄弱,互联网企业、AI 公司的创新能力强,但从技术到场景的落地仍然存在距离。整个交通体系就如一个巨大的"局",想要入局,就要入伙。
难题也由此产生。
产业链各方如何在借"他人之手"的同时不触碰他人的利益?生态建设过程中当多方标准不统一时如何做出取舍?生态内的资源和数据共享是否足够安全?
困境之下,智慧交通领域亟需一个"连接者"来打破这些屏障,它将在行业升级中起到连接、协同的作用,统筹各方高效合作,同时作为一个可信的平台,打通政府、企业间的数据孤岛,建立新的服务体系,从而将点状技术创新转化为消费者能切实体验到的便捷服务,加速整个生态面向高效、安全、绿色的方向迭代发展。
在智慧交通领域,腾讯对自身"共建者"和"数字化助手"的定位,与"连接者"的身份十分契合,其将 C 端的连接能力在 B 端和 G 端实现复制,也被业界普遍看好。但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同 To C 领域通过微信等现象级产品与消费者建立"强连接"不同,腾讯想要做好 B 端的连接者,必须深入了解各方的痛点与需求,并从"顶层设计"着手对整个生态的建设进行规划和布局,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一张有温度的"网"
交通行业何时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连接者"尚不明朗,但不可否认的是,智慧交通建设已经度过了粗犷扩张,为城市嫁接各种技术的时刻,在"下半场"的探索中,玩家们更需要讲究"道"与"术"。
在近期,腾讯公开发布了"交通出行一张网"战略,其核心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现"一图统览、一云共建,一码通行",让人们的出行、物的流通更加高效便捷,助力交通体系的智慧化、可持续发展。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强调:"腾讯智慧交通从'人'的需求变化出发而思考,提出'一张网'的战略思路,旨在助力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显然,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和出行半径的拓展,智慧交通建设不能仅停留在以"行业"为中心的数字化改造,更需要聚焦在围绕"人"的服务体验升级。自 2019 年提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新愿景和使命以来,腾讯便将"人"确立为评价技术、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核心维度,而伴随其在智慧交通领域铺开一张有温度的"网",腾讯的以人为本之"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延伸。
2019 年 9 月,腾讯智慧交通携手深圳地铁、广电运通面向 60 周岁及以上老人推出刷脸免费乘车服务,极大提升了当地老年群体的出行体验。同年 12 月,腾讯为深圳机场构建了"OneID 全流程旅客出行服务系统",旅客通过小程序、App、公众号便能在值机、安检等全流程中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
不难发现,腾讯在布局智慧交通业务时,皆是从城市中不同主体工作、生活中的痛点出发,将需求细化、拆解、组合,再通过技术手段输出产品和解决方案,最终为人们带来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提升。
当技术不仅仅与商业捆绑,而是更多地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时,它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当然,以用户为本,与行业为善往往也意味着"刀口向内",腾讯需要谨慎处理好利与义间的博弈。
而从结果导向来看,腾讯涉足智慧交通一直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抱负,有规划地对行业进行全面扫描,寻找最擅长的事,最终在诸多领域锚定了释放自身价值的机会,这也是其深谙"第一性原理"之道的结果。
在智慧交通建设的大规模协作模式下,腾讯并不需要去"再造"一个千方科技或华为,而是应该追本溯源,发现行业中仍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并发挥自身优势、联结多方力量逐一将其攻破,最终构建起一个便捷、安全、绿色的行业新生态。在这个过程中,腾讯的技术和连接优势也将充分彰显。
从"纵队"到"集团军"
2018 年 9 月,腾讯开启了第三次业务框架大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旨在整合腾讯在云计算、互联网 +、智慧零售、安全、基于位置服务等各项业务,面向 To B 市场产出解决方案,正式"拥抱产业互联网"。
经过了三年的变革与探索,腾讯在实现业务扩张与业绩增长的同时,在各垂直领域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深耕期。据《腾讯未来交通白皮书 2.0》显示,在智慧交通领域,腾讯基于自身优势打造了"123 能力圈",构建未来交通生命体以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同时,腾讯智慧交通的业务布局也扩展为智慧高速、城市交通、智能网联、智慧轨交、智慧民航、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七大赛道,围绕交通领域"全场景"展开深耕。
切入智慧交通领域并快速站稳脚跟的背后,是腾讯充分整合内外资源,发挥"集团军"作战能力的"术"的体现。
例如在"交通出行一张网"的布局中,腾讯为了实现"一图统览、一云共建,一码通行"的高效、可持续运行体系,对内跨业务部门盘活云计算、数字孪生、物联网、5G、雷视融合、数据检索等核心技术,将一支支"纵队"集结成"集团军",实现解决方案的高度整合化和智能化,带来受众体验的极大提升。
面向整个行业,腾讯一面通过囊括人、车及交通各系统信息和数据的城市画像,即"一图统览"来连接政府,助力其高效治理、精准决策,一面则开放自身云平台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通过"一云共建"连接企业,最终把生态中的各方整合成一支强大的联合体,在协同合作中激发共振与飞轮效应,加速交通行业的变革进程。
可以看出,"智慧交通出行一张网"是腾讯智慧交通通过"一图、一云,一码",围绕政府、企业和用户展开的全方位战略布局。这张"网"如同城市交通中密布的毛细血管,连接着交通行业的变革者和感知者,网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慧交通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在跨产业融合领域更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有了这些"血管",未来政府、企业、居民的需求将以"神经传导"的速度被腾讯敏锐感知,而腾讯也将借助这些"血管"将信号传导给整个生态,让城市交通如"生命系统"一般高效联动,焕发生机。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智慧交通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与此同时,"双碳"、"可持续交通"等理念的出现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命题,在产业价值链、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管理模式等不断完善与重塑的同时,新业态、新商机也将不断涌现。
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商业模式在变,但人民对可感知、高效、安全的出行体验的需求不变。这便需要企业深耕行业,聚焦用户痛点持续延伸、优化业务,长期且战略性地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行业变革期,如何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同时赢得广大群众的心,是所有参与者都需要仔细思考的一道题。
2022-05-06 14:12:14